今年底,与常识产权有关的新闻不断爆出:“双十一”期间的盗版“翅膀卫衣”事件、小小少年声讨视频网站抄袭创意的“少年不可欺”事件……都让“常识产权保护”成了公众热词。
常识产权意味着什么、专利该怎么样申请等等,这在成人世界都还是“霸气冷酷”的话题。而记者获悉,沪上一所小学已经让孩子们有了保护自己该项权益的“实战”体验:这类小学生的科技小创造都能在模拟的“常识产权事务所”中,通过完整的步骤获得“专利”。这在激起他们动手工脑积极性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将常识产权意识的种子撒播进他们的心田。在下个月马上举行的第五届“康宁杯”中小学生常识产权“专利技术”买卖活动上,又或有一批新的小创造获得模拟专利。
小学四年级小学生3年捣鼓3件小创造
李妍彤是徐汇区康宁科技实验小学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念2、小学三年级时,她开动脑筋,分别创造了便捷开袋器和万能清洗手套;后者将在下月的活动中进行“专利”的模拟买卖。届时,她的一项新创造也将冲击新一轮的模拟专利认证。
在该校的实验教室里,记者见到了李妍彤和她的小创造——可换型万能清洗手套。这副万能清洗手套,主体部分是一副在手掌和手指处有粘贴片的橡胶手套,配件为按手掌和手指形状剪裁、背后也有粘贴片的毛绒布、百洁布、海绵、超细纤维布与牙刷头。
李妍彤边为记者演示边解说说:“依据擦灰尘、油污、角落里的脏东西等不一样的作用与功效,可以把不一样的配件贴在手套上。”据了解,该作品在今年上半年还获得了上海青少年科技革新成就工程类一等奖。为了参加模拟买卖活动,近期,李妍彤还在母亲的帮忙下将作品“量产”了:批量购买了原材料,制作了80副如此的手套,还印好了商品说明书。
最近,李妍彤的另一项新创造也将在上述活动中争取模拟专利认证。她告诉记者,该创造“也是从日常找到的创意”。不过当记者问及作品具体是什么样子时,她神秘地表示不便透露,由于“还没完成‘专利’的申请”。
小小姑娘的专利意识何以这么强?记者得知,李妍彤所在的学校早在5年前就打造起一个模拟的专利孵化机制,她的万能清洗手套就是在此机制下孵化成功的。
从“金点子”到商品,小小创造受保护
据该校教会处范浩老师介绍,2009年,他携带两个学生搞了个小创造,由此带来想法,在学校的支持下设立了一个模拟的“常识产权事务所”,用来鼓励学生们把创意转化为创造创造。“每学期,老师把表格发给小朋友们,让他们写出或画源于己的金点子。”金点子的来源则是从日常的不便之处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譬如“有个小朋友看到饮水机的空水桶存放非常占地方,就有了‘折叠式水桶’的奇思妙想”。所有些金点子交到“事务所”,有的可制作出模型或商品,然后通过程序申请模拟专利。
记者看到,模拟专利的申请表上,权利需要书、专利说明书等项目一应俱全。范浩说,这类形式和申请程序都是依据国家专利的申请方法简化而来,旨在形象生动地让学生理解常识产权的意义,树立保护常识产权的法律意识和尊重常识产权的诚信意识。这一尝试非常快遭到了好评。2010年,该校举办了第一届“康宁杯”中小学生常识产权“专利技术”买卖活动,之后通过该活动的专利模拟买卖等环节,孵化出了很多中小学生的“专利”商品。
李妍彤的万能清洗手套刚开始就是作为“金点子”被提交的:“平常帮母亲刷碗时、在学校打扫时,感觉有的油污、缝隙里的灰尘什么的非常难清理,就想解决这个小麻烦。”之后,创意一步步变成商品:先是老师对原始想法提出了一些具体化建议;然后,李妍彤挑选各种清洗工具,在母亲的橡胶手套上做起了试验;在获得第一个成品后,又得到了科技专家们的“挑刺”和改进建议;几番修改后,获得了模拟专利,直到进入模拟买卖。通过这个过程,小学生们知道了关于常识产权的一些基本定义。李妍彤如此表述她所理解的常识产权:“创造创造要自己动脑筋,不可以抄袭其他人已有些作品;我们的创造成就是遭到保护的,其他人不可以随意拿;假如要用其他人的成就,需要有肯定的条件……”
正如范浩所说,虽然“专利”是模拟的,但整个过程让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常识产权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截至现在,该校已有百余名学生的100多项作品获得模拟专利,其中不少学生的项目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李妍彤等同学除去在上海青少年科技革新大赛中获奖外,还获得过徐汇区区长奖、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知道了‘常识产权是遭到保护的、是可以产生价值的’将来,孩子们创造创造的热情就更高了。这也是保护常识产权能产生正面效应的一个案例吧。”